在急性失代偿性肝硬化(ADC)患者中,如果临床上有明显的沉淀(如感染、急性肝损伤),炎症血液标志物的改变与严重表型的进展有关(如急性慢性肝功能衰竭,ACLF)。目前尚不清楚血液炎症标志物的改变是否独立于沉淀剂与ADC的进展有关。
2024年10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谢青、项晓刚、法国巴黎西岱大学Richard Moreau共同通讯在Journal of Hepatology(IF=26.8)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Blood markers for type-1,-2, and -3 inflamm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severity of acutely decompensated cirrho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1型、2型和3型炎症的血液标志物与急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ADC患者中,与1型、2型和3型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血液水平的变化,以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和抗炎信号升高分别与进展为ACLF的风险增加相关,与临床上明显的诱因的存在无关。
急性伴慢性肝功能衰竭(ACLF)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综合征,大约三分之一的急性失代偿性肝硬化(ADC)住院患者会发生肝移植是唯一确定的救命方法。因此,深入研究ACLF的病理生理学对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以减轻这种严重疾病的负担至关重要。
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或健康受试者相比,ADC 6患者表现出全身性炎症的特征,包括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反应蛋白、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在表现为ADC的患者中,全身性炎症特征随着ACLF的发作而增强,随着ACLF综合征的进展,这种强度进一步增强,或随着综合征的改善而反过来减弱。这些发现提出了一个概念,即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可能是ACLF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机理模式图(图源自Journal of Hepatology)
ADC中观察到的全身性炎症可归因于14种临床明显沉淀物的高患病率,如急性细菌或真菌感染、酒精相关性肝炎和乙型肝炎。然而,在没有临床明显沉淀物的患者中也观察到全身性炎症,占病例的30%-60%,这表明ADC存在全身性炎症,独立于沉淀物。与这一假说相一致的是,作为失代偿性肝硬化标志的肠屏障功能受损,即“漏肠”,可能导致亚临床全身性炎症事实上,漏肠允许微生物产物易位,例如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已知这些产物在不需要活菌存在的情况下激活先天免疫反应。该研究表明,与1型、2型和3型炎症相关的可溶性标志物,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减少症和抗炎标志物的血液水平的改变与ADC的严重表型相关,独立于临床明显沉淀物的存在。这些发现将刺激对屏障组织受损和血液免疫细胞生产失调在严重表型ADC病理生理中的作用的研究,为确定潜在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数据支撑。
原文链接:https://www.journal-of-hepatology.eu/article/S0168-8278(24)02649-7/fulltext